粗骨料檢測
發(fā)布日期: 2025-04-17 14:26:19 - 更新時間:2025年04月17日 14:27
粗骨料檢測項目及技術(shù)要求
一、顆粒級配檢測
- 定義 顆粒級配指粗骨料中不同粒徑顆粒的分布比例,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實性。
- 檢測方法 采用篩分法(依據(jù)GB/T 14685):將試樣通過方孔篩(如4.75mm、9.5mm、16mm、19mm、26.5mm、31.5mm等),計算各篩余量百分比。
- 標準要求 連續(xù)級配或單粒級配需符合規(guī)范要求,空隙率≤47%。
二、含泥量與泥塊含量
- 含泥量
- 定義:粒徑小于75μm的顆粒含量。
- 檢測方法:水洗法(浸泡后沖洗,烘干稱重)。
- 標準:Ⅰ類骨料≤0.5%,Ⅱ類≤1.0%,Ⅲ類≤1.5%(GB/T 14685)。
- 泥塊含量
- 定義:原粒徑大于4.75mm、經(jīng)水浸后手捏可破碎的顆粒含量。
- 標準:Ⅰ類≤0.2%,Ⅱ類≤0.5%,Ⅲ類≤0.7%。
三、針片狀顆粒含量
- 定義 顆粒長度大于平均粒徑2.4倍(針狀)或厚度小于平均粒徑0.4倍(片狀)。
- 檢測方法 使用針片狀規(guī)準儀或游標卡尺逐粒測量。
- 標準 Ⅰ類≤5%,Ⅱ類≤15%,Ⅲ類≤25%。
四、壓碎指標
- 定義 反映粗骨料抵抗破碎的能力,直接影響混凝土強度。
- 檢測方法 將試樣裝入壓碎值測定儀,施加200kN荷載后計算破碎率。
- 標準 Ⅰ類≤10%,Ⅱ類≤20%,Ⅲ類≤30%。
五、堅固性檢測
- 定義 骨料在硫酸鈉或硫酸鎂溶液中浸泡-烘干循環(huán)后的質(zhì)量損失率。
- 檢測方法 5次循環(huán)后計算質(zhì)量損失百分比。
- 標準 Ⅰ類≤5%,Ⅱ類≤8%,Ⅲ類≤12%。
六、表觀密度與堆積密度
- 表觀密度
- 檢測方法:排水法測定顆粒實體單位體積質(zhì)量。
- 標準:通常≥2500 kg/m³。
- 堆積密度
- 檢測方法:自然堆積狀態(tài)下單位體積質(zhì)量。
- 用途: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。
七、吸水率檢測
- 定義 骨料飽和面干狀態(tài)下的吸水能力,影響混凝土用水量。
- 檢測方法 浸泡24小時后測定質(zhì)量變化。
- 標準 一般要求≤2%(高強度混凝土需更低)。
八、堿活性檢測
- 目的 判斷骨料是否與水泥中的堿發(fā)生膨脹反應(堿-骨料反應)。
- 檢測方法 化學法(快速砂漿棒法)或巖相法。
- 標準 膨脹率≤0.10%(砂漿棒法,56天)。
九、有害物質(zhì)檢測
- 檢測項目
-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(以SO?計):Ⅰ類≤0.5%,Ⅱ類≤1.0%,Ⅲ類≤1.5%。
- 有機物含量(比色法):顏色不深于標準色。
- 氯離子含量(硝酸銀滴定法):≤0.02%(鋼筋混凝土)。
- 放射性檢測 內(nèi)照射指數(shù)≤1.0,外照射指數(shù)≤1.3(GB 6566)。
十、其他檢測項目
- 含水率:影響混凝土實際用水量。
- 磨耗值(洛杉磯法):評估骨料耐磨性,標準≤30%。
- 抗凍性:嚴寒地區(qū)需檢測凍融循環(huán)后的質(zhì)量損失。
結(jié)論
粗骨料的檢測需嚴格遵循標準(如GB/T 14685-2022《建設用碎石、卵石》),針對不同工程需求選擇關(guān)鍵項目。檢測結(jié)果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力學性能、耐久性和經(jīng)濟性,是確保工程質(zhì)量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注:具體檢測方法和限值需結(jié)合工程設計要求及當?shù)匾?guī)范執(zhí)行。
分享
上一篇:安全繩檢測
下一篇:細骨料檢測
以上是中析研究所粗骨料檢測檢測服務的相關(guān)介紹,如有其他檢測需求可咨詢在線工程師進行了解!